【113年7月25日】
為因應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挑戰,日前賴清德總統宣布籌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府層級推動跨部會淨零工作,顯見2050年淨零碳排已非理想而是必然。台灣氣候聯盟致力推動公私協力邁向淨零,從科技角度協助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氣候變遷衝擊,本月25日,不畏強颱凱米襲台,線上召開第1屆第5次理監事聯席會暨第1屆第3次會員大會,會議由彭双浪理事長主持,邀請環境部長彭啓明蒞臨致詞、日本氣候領袖夥伴 ( JCLP ) 三宅香共同主席演講,並邀集臺師大葉欣誠教授、工研院綠能所王漢英所長,共議公私協力邁向淨零之道。會中回顧聯盟過往努力成果,並在部長的勉勵中展望聯盟未來推動方向,矢言以「公私協力」為目標,持續培育綠領人才,及與國際組織鏈結。
台灣氣候聯盟回顧過去一年的成果,包括台灣氣候學院正式揭牌成立,開辦氣候永續決策會,並帶領台灣科技企業前進聯合國氣候峰會,完成在COP28藍區辦理周邊會議的重要里程碑。
彭双浪理事長表示,『自五月接任補選理事長以來,我拜訪各位理監事們,發現台灣氣候聯盟至今有兩階段任務。第一階段:2020-2022「八大科技成立聯盟及攜手供應鏈減碳」;第二階段:2022-2024「培育綠領人才及與國際組織鏈結」』。
聯盟將在上述基礎上,致力培養產業各職級綠領人才,幫助企業建構低碳競爭力;其次,掌握國際氣候脈動、鏈結並參與重要國際組織,透過持續與國際組織對話,幫助台灣向海外淨零典範取經學習。
彭理事長強調,聯盟將進入嶄新的第三階段,也就是「公私協力」,他補充說,『台灣氣候聯盟將持續以務實行動來實踐,和各位攜手邁向淨零目標,就如同台灣氣候聯盟成立中章程寫到:「從科技角度協助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氣候變遷,推動公私協力邁向淨零」』。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致詞時表示,創立兩餘年的「台灣氣候聯盟」已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氣候民間組織。自從就任環境部以來,他一直以「政府的永續長」為己任,而幫助他協調各部會、實踐淨零理想的「高度整合能力」,仰賴的就是過去與企業決策者及永續長互動中習得之視野與格局,『我來自民間,深知要達成淨零理想光靠民間企業的力量還不夠,我將持續借鏡民間的創新與合作精神,改變整個國家的氣候治理生態系』。彭部長也承諾環境部將成為聯盟最強大的後盾,持續和環境部保持暢通的溝通管道,公私協力跟上國際腳步,共同迎向氣候挑戰。
為了實質幫助企業掌握公私協力要領,邁向雙贏淨零未來,本次會員大會席間特別舉辦首屆《氣候行動領袖論壇》,引領企業由檢視自身現況開始,透過國內公私協力成功案例,延伸借鏡日本產業淨零倡議典範,探討民間如何與政府攜手,共築淨零未來之藍圖。
論壇首先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葉欣誠教授分享今(113)年聯盟「氣候素養」調查,作為未來聯盟辦理活動與組織治理的參考依據。結果顯示,企業內不同層級的成員(企業高層、永續人員、一般員工),不同規模的公司對於氣候變遷的需求存在差異。葉教授綜觀調查結果,為產業提供氣候行動建議:永續部門職員除了推動永續業務,更應在企業中肩負「承上啟下」的溝通之責,成為企業內部的氣候議題溝通者;而企業內部應該增加員工內訓與提升獎勵與誘因機制,幫助員工對於的氣候行動的認知與縮短層級認知落差,方可有效幫助企業綠色轉型推動順暢無礙。
工研院綠能所王漢英所長演講表示,目前各國紛紛宣示淨零目標,對於氣候變遷的具體行動已快速展開,科技創新與跨域合作是突破淨零的重中之重,王所長特別指出,「實現淨零的關鍵就是新能源技術發展」,而台灣的能源密集度高於國際,這是必須持續努力的目標。王所長也以其長年身處「產業發展」與「政策推動」間擔任協調者的經驗為「公私協力邁向淨零」提供見解,『國家肩負政策引領之責、地方肩負地方管理之責、企業肩負永續管理之責,而個人更應負起行為改變的責任』,如此環環相扣,方能有效擴大社會及產業參與,建構完善治理框架,進而槓桿臺灣的科技優勢、邁向淨零目標。
自日本遠道而來的三宅香共同主席,則以「借鏡日本,倡響產業之聲」為題,先介紹目前聯盟有244家企業成員,電力需求佔全日本8%,接著分享日本氣候領袖夥伴 (JCLP)透過參加國外會議取得第一手資訊,到積極與國際建立對話管道,並直接與國際意見領袖進行交流;同時集結民間企業的聲音,與政府共議淨零政策制定的寶貴經驗。 JCLP從產業界的觀點,參與政策討論,持續發揮實質影響力並提出可行的方案,未來也期待與台灣氣候聯盟有更多合作機會,共同成為政策倡議典範。
在最後的座談階段,三位講者就「公私協力邁向淨零」進行深度對話。台灣氣候聯盟代理秘書長林侃言總結時,除了呼應前面專題演講的內容,也綜整出落實淨零行動關鍵成功因素是,建立與不同利害關係人良好的溝通管道,並期許在場每位ICT產業代表共同站出來,以行動促進公私協力,共築國家淨零價值體系,以更具國際視野和策略性思維,邁向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