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聯盟小學堂】COP

COP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為締約國會議之意。在氣候變遷這項議題上,所謂「締約國/締約方」,指的是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FCCC) 的國家,目前共197國,聯合國自1995年起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就是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邀集各締約國共同討論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問題。

COP會場分為「藍區」、「綠區」。藍區 (Blue Zone) 由聯合國管理,並主持正式的締約國談判,與會者須取得聯合國同意許可,取得專屬的實名制通行證,才能進入會場,包含締約國代表、觀察員國家、觀察員組織、媒體與其他氣候代表等。會場展示區域包含各個國家館、NGO組織將展示其各項目標的努力成果。綠區 (Green Zone) 則由主辦國政府管理,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團體、公民社會、學術界、藝術家和企業舉辦各式活動的空間。

每年例行辦理的 COP,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具有相當重要的指標性,因為它是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平台和進程之一,其重要性包括:

  • 國際協商和協調:COP是聯合國會員國之間,就氣候變遷問題進行協商和議和的主要場所。它提供了一個平台,讓各國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氣候變遷,設定目標和政策, 並達成全球協議。
  • 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COP將重要的氣候議題列入國際議程上,推動各國共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將有助於實現氣候目標,減緩地球暖化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歷屆COP有多個關鍵年份,以下是幾次特別重要的COP年份:

  • COP3(1997) - 京都議定書:COP3 設立了京都議定書,這是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要求工業化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COP11(2005) - 蒙特婁行動計劃:COP11 蒙特婁行動計劃的簽署,該計劃擴展了京都議定書,導入新的氣候目標和政策。
  • COP21(2015) - 巴黎協議:COP21 巴黎協議的簽署,旨在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1.5度c內,並確立各國提出減排目標的機制。
  • COP26(2021) -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 促進各國提高氣候行動的野心,特別是針對減排和氣候融資。

以往的 COP 會議,只是讓各國政府官員開會討論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展會,參與人數約在1-2萬人左右。2021年 COP26 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創下45,000人參加新紀錄,從該屆開始,COP 不僅有各國代表會議、協商的討論場所,還增加了許多企業的參與空間。畢竟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光靠各國政府是不足以應付,各個產業包含製造業、科技業、畜牧業等,都是背後重要的推手。2022年在埃及的 COP27 ,出現更多政府攜手當地企業前往會場參與,互相學習交流減碳的做法與技術,該年突破了 5萬人參加。

2023年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FCCC) 第28次舉辦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28) ,主辦國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主題為「全球盤點 (Global Stocktake) ,將針對《巴黎協定》通過以來的進展,進行全面整體評估,預計將突破7萬人次參與 COP28 峰會,究竟會達成哪些重要的指標性成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