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衝擊,大幅突顯了在全球化時代下供應鏈密不可分的特性與危機下的脆弱性。也顯示下一個灰犀牛「全球暖化」所導致的升溫、旱澇不均,及更多因氣候造成的風險,亦極有可能再次引發全球產業供應鏈面臨致災性的斷鏈。
因此在全球追逐淨零的浪潮下,如何降低企業與供應鏈碳排放至關重要。從產品碳足跡到溫室氣體與能源管理,均可運用數位科技達到可追蹤可確性的科學化管理。透過新興數位科技疊加運用與供應鏈體系搭建互聯互通的資訊,充分進行數據分析,提高再生能源使用量以降低碳排放量,或是透過製程改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從而實現整個ICT產業與供應鏈節能減碳,將是後疫情時代一大顯學。
本次氣候圓桌行動會議於2021年9月28日辦理,會中討論日韓美的氣候行動與政策,及供應鏈的減碳方式,邀請秘書長彭啟明整理各國的氣候行動,與發起成員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報告微軟的策略。科會辦蕭景燈組主任也從智慧國家觀點分享結合數位科技解決氣候變遷議題。
【會議摘要】
日韓美氣候政策
韓國新政5年內投入3兆新台幣,約可創造110萬工作機會。
美國大基礎建設計畫與氣候相關約投入一兆美元。
日本綠色成長戰略主領域以能源產業、運輸製造產業、住宅與商辦產業為主,包含14個子產業。
供應鏈管理與數位永續
面對極端氣候打造一個有韌性永續供應鏈需要一個以資料驅動的數位管理平台,資料透過蒐集與分析整理。
推動供應鏈數位化的資料治理與管理,透過資料的串接,即時做到供應商管理、用電與碳排放CDP明確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