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指全球地表溫度相較於某個基期的增溫狀況,常見的基期為1850-1900年。而其增溫變化會移除年際間變化的影響(例如20或30年內的變化)。
背景和原因
地球表面的大氣與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全球平均溫度上升的現象,近年來「全球暖化」一詞漸被「氣候變遷」取代,更強調氣候的改變,且不僅只有溫度的變化,還有其他天氣因素的影響。
2015年,《巴黎協定》承諾在本世紀結束前要將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 2 度以內,甚至努力縮小至 1.5 度以減緩暖化,也就是 2 度或 1.5 度的「氣候目標」。
造成全球暖化主要原因
溫室氣體排放:人類活動導致大量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氫氟氯碳化物等)排放到大氣中,增加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使得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斷上升。
化石燃料燃燒: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成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
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的主要碳儲存庫之一,但大量的森林砍伐和土地開墾導致了樹木的大量破壞和碳釋放。
工業化和城市化: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了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系統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影響
極端天氣事件增加:極端氣候事件如颶風、洪水和乾旱等,頻率和強度增加,對人類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
海平面上升-全球暖化導致極地冰川和冰蓋融化,海水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地區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
生物多樣性損失:氣候變遷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損失,造成生態系統失衡,影響生態平衡和物種存亡。
農作物收成減產:氣候變化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季節和生育環境,導致農作物收成減產和糧食安全問題。
人類健康風險:高溫和極端天氣事件對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導致熱波、暑熱病、疾病傳播等問題。
因應措施
採取減量行動: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包括能源轉型、促進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效率等。
森林保護和恢復:加強森林保護和恢復工作,透過植樹造林和森林管理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技術創新:投資和推動技術創新,發展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促進綠色和永續發展。
全球暖化是當今世界共同面臨的嚴重問題,對地球和人類社會都帶來重大影響。面對全球暖化的衝擊,需要全球一起響應,其中企業更扮演著重要角色。全球科技的進步將帶動新興產品的研發與普及,企業應以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雙管齊下,透過各項雙軸轉型措施來降低碳足跡,降低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進而在轉型過程中發現新興商機並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