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我國氣候治理的《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正大幅修正中預計於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另3月30號由國發會正式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總說明」,以建構科技研發及氣候法制等兩大面向之基礎環境,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策略,提出我國未來30年的淨零路徑治理框架。
而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4月4日公布最新第六份評估報告(AR6)的第三工作組報告(WG3):Climate Change 2022: Mitigation of 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2022:氣候變遷的減緩),該報告指出為限制全球暖化,需要各產業部門進行重大轉型,但所有減緩策略都面臨實施上的挑戰,包括技術風險、規模和成本。
其中國家層級的氣候治理更是轉型的關鍵,為提升減碳的速度、深度和廣度需融入更廣泛的減緩措施。同時根據台灣國情、法律、戰略和機構採取行動,透過與不同利害關係者(地方/中央政府、產業、公民社會與個人)互動的治理框架,以政策制定和實施來支持減緩。
因此本次氣候圓桌行動會議,特別邀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立法委員洪申翰委員出席與會,就《台灣淨零轉型的治理機制》進行交流分享,建立政府、產業與民間團體之間互動與共識。
【會議小記】
臺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
呼應蔡總統指示的四大路徑(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兩大基礎(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將依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通過後,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統籌,跨部會執行12項關鍵戰略。
2030年國家自主減量目標INDC預計9月提出。
我國再生能源以風電、光電為主力,其他能源將交由各部會研發部屬。
氣候變遷因應法解析
溫管法將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重點包含:提高治理層級、明定各部會權責、發展氣候科學、參照國際規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