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人類及生態系統需要採取措施來幫助社會和自身應對氣候變化,因此氣候調適已是當前重要的議題。調適的目的是降低脆弱性並增加復原力,例如建造海堤以防止海平面上升、種植抗旱作物或開發極端天氣事件的警報系統,都可以算是氣候調適的範疇。隨著時間推移,完善的調適措施將有助於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減少人類和自然環境的脆弱性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調適的重要性
過去工業化的時代,人類改變土地利用、燃燒化石燃料、發展畜牧業等大量排放溫室氣體行為,使氣候變得更加極端,海平面上升、乾旱和洪水等極端天氣現象將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同時,生物的消失也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以現實面來說,即使現在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過去和現在的排放還是會對氣候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氣候調適從基礎建設改造到社區教育,都應該考慮到個別地區和群體的不同需求,例如,沿海地區需要更多的海堤和風險管理措施,而內陸地區可能需要種植耐旱作物和及水資源的管理技術。
如何實踐氣候調適
在個人層面,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例如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浪費,使用再生能源、減少汽機車使用,並通過種樹、蔬食等方式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國際社會也需要通過政策制定、技術轉移和資金支持等方式來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實施氣候調適措施。
而台灣目前的氣候調適措施以都市防災、農業及綠色能源為主
(1)推動都市防災計畫,降低城市居民在災害中的風險。例如設置防汛團隊、改善排水系統、加強建築物抗震性等。
(2)促進農業氣候調適:推廣節水農業、建立氣象資訊系統、提供農業保險等。
(3)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如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地熱能發電等,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4)推動海岸資源管理計畫,例如綠化海岸、人工沙灘、護堤修建等,以增強海岸保護及管理能力。
氣候變化已無可避免,政府、企業、個人都應該採取積極行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減少其對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影響,才能減少氣候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嚴重威脅,創建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