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圓桌行動會議】2023世界銀行《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解析-20230627

碳定價的必要性

根據去(2022)年IPCC發布的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AR 6),向全球提出「氣候危機警告」,為實現在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2019年水準的一半,碳定價、能源轉型,搭配其他政策工具,將是有效幫助達成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首先,若將碳定價提高至100美元,排碳成本提高了,依據市場機制將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其次,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的成本低廉,甚至可能出現「負電價」,意謂著再生能源的擴大使用將可節省支出。然而,若要更有效降低碳排,碳定價仍需與其他政策工具相互配合。

2022年受到烏俄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影響,全球碳價的價格波動幅度大,但長期來看,價格仍是逐漸上升。歐盟EU ETS碳交易價格接近95歐元,南韓則以20美元的價格推動碳定價。當台灣實施碳定價時(無論是採行收取碳費/碳稅/啟動碳交易制度等),只要世界仍處於「未能有效降低全球碳排、控制全球升溫在1.5度內」的狀態之下,全球各國碳價格仍將持續攀升。

目前全球碳價收入高達1千億美元,其中近半數專款專用於氣候減碳、30%歸國庫所有,10%用於碳分紅。然而,各國政府的預算編列仍持續對化石燃料提供補助高達一兆美元,排碳者可獲得的補助是碳價成本的十倍,此舉可說是扭曲了全球減碳價的信號。

自2022年開始,碳抵換的數量減少,主因是首批抵換專案的需求大量湧入,不但經驗不足,驗證核定能力也難以負荷,導致整體申請審查流程受到延誤,此外,部分國家也限制了相關抵換專案。

氣候法改變一切

台灣是第十八個將淨零排放目標納入法律的國家,也是亞洲第四個,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卻在18個入法國家中排名第八,這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時至2025年,將無法進口特定冷媒;2026年,針對即將停止煉油的廠區,必須提出公正轉型計畫;2030年,由於碳價成本增加,熱軋鋼捲的價格可能將上漲25%。

台灣的碳費價格訂定,將根據溫室氣體減量現況、排放源類型、溫室氣體排放種類、排放量規模、自主減量情況與其他各類因素納入評估依據。2030年,每噸碳價須達到3,000元,才具備足夠的經濟誘因,幫助台灣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碳權交易所的成立,得以有效幫助台灣邁向淨零目標的條件應包括:明確規定絕對減量目標、確立碳抵換作為最後手段、制定嚴格的標準以確保高品質的碳權。2024年到2028年間,台灣將首先啟動碳費收取,用作籌集資金、因應碳關稅;2029年,台灣將進入「碳稅時代」。

碳定價時代已然來臨,呼籲人人都應將三大重要關鍵點銘記於心:沒有免費排碳、沒有廉價排碳、碳管理決定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