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圓桌行動會議】減碳必修課:企業永續人才培育-20220829

隨著國際企業領袖積極投入減碳、要求綠化供應鏈,碳關稅發展漸為趨勢,加上我國配合巴黎協定之生效,透過法制化的2050淨零路徑推動國家減碳目標,也成為國內各企業面臨之經營危機、對永續專業求才若渴。台灣氣候聯盟與國立清華大學看見產業的人才需求,決定攜手合作推出在職進修之碩士學分課程,由氣候聯盟之企業永續長及清大教師共同授課,推出兼具實務與理論之完整訓練,幫助企業掌握碳金融及綠色經濟之發展契機,以完善企業碳定價、碳資產管理制度為基礎,回應全球綠化供應鏈要求及國家減碳目標。因此,本場氣候圓桌行動會議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范建得教授分享學分班課程的整體規劃與架構,與聯盟會員交流業界對碳資產管理的需求,讓產業與學界攜手並進、邁向淨零。

【會議摘要】

  • 氣候法制與碳定價工具
  1. 氣候法治的內涵包含法規政策、碳定價與綠色金融。碳管制不僅是科學基礎,更是貿易問題。當碳循環被人類破壞導致氣候問題,正是因為貿易行為無法管制,因此氣候法制首要目標是匡正不當排碳行為。

  2. 碳定價包含碳交易與碳稅,碳交易可即時反應減碳成果,碳稅的課徵則無法預估成效(台灣目前規劃收取碳費)。然而國際研究顯示,對減碳實際有成效的是碳稅而非碳交易。

  3. 碳定價分為政府碳定價企業內部碳定價,其優勢在於可帶動綠能、低碳科技發展等綠色投資。企業若追求永續發展,建議發展內部碳定價。

  4. 歐盟將上路的碳邊境調整機制,估計將對台企影響甚劇。讓企業焦慮的氣候相關法制還有:2027年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強制碳盤查、2050年淨零碳排、節能綠能減碳極大化等,各企業應盡早規劃因應機制。

  5. 為回應企業對碳資產管理知能的需求,清華大學與台灣氣候聯盟合作開班,針對碳資產管理之理論與實務進行完整訓練,課程簡章出爐後秘書處將協助分享予聯盟會員,歡迎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