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淨零 日本加速實現碳中和及社會創新】
日本宣布淨零排放目標為 205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零,即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脫碳社會。應對全球變暖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制約因素,要轉變思維方式,認為積極實施全球變暖對策會帶來產業結構和經濟社會的變化,會帶來巨大的增長。
不僅是環境危機,也是經濟轉機
2022年4月,東京證券交易所要求公布ESG資訊,日本最高級別的上市公司將被要求按照 TCFD的建議公布,提供投資者ESG相關的非財務報告。
歐盟將於2027年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計畫,此計畫規範碳密集型產品若進口到歐盟,必須購買憑證才能將產品銷往歐洲市場,規定進口到歐盟的水泥、 化肥 、鋼鐵、鋁、電力、 化學品 (含有機化學品、氫氣和氨 )、聚合物 (塑膠 ),需向進口國申報其進口產品的碳排放量,而2023年起即為過渡階段。
數位技術成為暖化的解方
目前日本不少公司使用能源節約程式,有效監控能源及電力使用狀況,另外對於計程車也開發了供需對應的AI預測技術,為計程車司機提供未來乘車次數預測的服務,其中使用人口流動、其他計程車位置及其他開放資料(天氣或降雨量等),讓計程車能夠有效率的獲得收入並減少不必要油電的浪費。在農業方面,也對天氣、品質、運輸,進行資料分析後讓農民能獲得最大效益。
在災害對應及防災部分,結合氣象廳、大眾運輸、政府、醫院、地圖等資料進行整合,最後公布災害訊息至電腦、手機、等防災情報,例如海嘯就可以利用手機app知道影響的地區、到達時間及到達最近的避難場所時間,利用科技的力量減少災損。而這些資料的取得便是最重要的一環,日本透過氣象產業促進組織WXBC,除了推動天氣數據的使用之外,也充分利用物聯網及AI人工智慧技術整合,讓數位科技有效走進人們的生活。
加速實現碳中和及社會創新:Green x Digital Consortium
2021年日本成立 Green x Digital 聯盟(Green x Digital Consortium),目前共有108個組織企業參與,其目標是通過與環境相關領域的數位化和創造新商業模式相關的措施,跨越行業界線,從供應商到客戶,優化日本的工業和社會整體並為到 2050 年實現碳中和做出貢獻。目前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實際數據累積在數據共享平台,讓數據公開給消費者,透過二氧化碳數據的可視化及價值創造,將會促進公司之間參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利用市場機制進一步促進社會脫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