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是永續議題
氣候變遷議題在過去傳統上面會被歸類在環境議題,現在不僅從發生原因、改變策略及影響,各方面來看都是一個永續議題,這也是企業組成氣候聯盟的原因。
國際碳定價對台灣產業影響大
和企業特別相關的就是國際碳定價制度,尤其是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美國也有類似法條正在研擬,其他國家如日本、南韓、中國也隨之加入徵收碳稅行列,而美國和歐盟對台灣而言,2021年分別是第三、四大出口市場,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產業影響甚大。
氣候素養(Climate Literacy)
在氣候變遷素養調查中,是以永續觀點來看氣候變遷,所以和過去環境素養題目有些不同。而氣候素養(Climate Literacy)或稱氣候變遷素養或氣候科學素養,是以科學素養為基礎,在氣候科學範疇傳遞相知識、態度、因應的行為與技能等知能。過去理工教育領域中多以知識傳遞為主,但態度與因樣的行為也是氣候素養一部分,像有一些團體可能是態度良好,但知識和因應的行為可能是超嫌不足的,因此氣候素養可以說是具有氣候變遷相關知識、態度、因應的行為與技能的相關知能。
氣候變遷素養調查
2022年曾對學生、企業人員、全國民眾作隨機抽樣進行氣候變遷素養調查。整體調查結果而言,從填答者結構來說,大企業高階經理填答者較少、整體以女性、北部填答較多;以知識方面來說,大企業對氣候變遷知識的掌握比中小企業來的多,例如大企業約半數填答者沒聽過「調適」,而中小企業則高達七成。
結果中也呈現有趣現象,大企業可能已經受到國際上的壓力及學習曲線較陡峭的緣故,知識、情意、行為都呈現顯著的相關性(p<0.001)。在情意方面,企業人員皆認同氣候變遷、國際碳定價已影響台灣企業,且企業有責任因應氣候變遷,且在營運時考量氣候風險。其中大企業認同程度更高,職位階層差異也影響認同程度。
氣候變遷議題是否與職涯發展機會有關,中小企業認為無關係,且基層人員更不認同;在行為方面,企業人員同意自己具有氣候變遷個人技能,偶爾參加相關增能活動;調查也顯示,大企業較具有相關增能資源。
如何提升企業人員氣候變遷素養
若要提升企業人員不論是知識、情意還是行為素養,必須從提升企業人員因應氣候變遷策略知識及實踐的信心,讓企業人員認為自己的努力足以讓世界更好。第二是加強中小企業在氣候變遷知識、風險與機會趨勢認知,需分層擬定溝通策略。台灣企業已經意識到氣候變遷對產業的威脅,但目前在認知上並未跟上氣候變遷趨勢。
ICT產業氣候變遷素養
從最近的報導和長期的趨勢來看,淨零轉型、ESG、數位轉型已是不可迴避的產業課題,但供應商對氣候變遷議題普遍不熟悉。目前大廠帶小廠落實淨零轉型是有效果的,尤其在供應鏈導入共同轉型規劃、減碳策略,可更全面鞏固國際供應鏈保有重要地位。
故如果有意進行氣候變遷素養調查,企業經營決策者可從更宏觀的視角呈現素養趨勢,作為企業內部評測工具,了解目前氣候轉型的知能和現況,也能了解企業和其他分眾之差異及本身優勢和待加強處。也建議企業可以發展內部各階層人員素養問卷,可分為企業高層、環境永續發展管理部門、基層作為分類基準。調查結果,對於企業高層和永續發展管理部門主要是要瞭解基本科學原理、國內外發展趨勢,覺察風險和可能貢獻,並將氣候治理納入營運並發展更多商業機會;基層員工則著重在對個人職涯發展機會並對自家企業因應氣候作為有信心,並有蒐集及轉化產業相關氣候變遷資訊能力。